为您提供最新的电脑,数码,家电,汽车,互联网等行业新闻和最新动态报道!

【IT之家评测室】Intel Core Ultra 225H + 万兆网口,跨代领先,极空间 Z425 私有云体验评测

作者:安卓手机地图软件 编辑:IT之家 浏览:2
日期:2025-10-18

作为国内私有云服务器的主力品牌之一,极空间近年来在家庭及中小工作室方面的 NAS 产品表现可圈可点。两年前,极空间推出了“八盘位”旗舰 NAS——Z423,彼时的产品 Slogan 是「追逐性能巅峰」。

图片 1

时隔两年,作为 Z423 的继任者,极空间带来了全新的 Z425“八盘位”NAS,产品 Slogan 也变为了「挑战性能巅峰」,从 Slogan 上的微妙调整,也能感受到极空间对产品定位的细微变化。接下来,IT之家就为大家带来这款新品的详细评测。

一、外观设计

在外观方面,Z425 与 Z423 在整体的设计语言上一脉相承,风格并无太大的变化,仍旧是立式的设计配合黑色亚光的外壳,有着自家独特设计语言的同时,在家用、商用等不同场景中,也都能做到十分百搭。

图片 3

不过细节上的升级还是有的,比如机身顶部的 USB 接口,从前代的 A+C,升级为了两个支持 DP2.1 的雷电 4 接口。

图片 4没 9990//       /=

另外,快拆硬盘托架的安装方式也进行了优化,通过按压进行解锁 / 上锁,托架与硬盘的固定方式也从双塑料条改成了单边推拉 + 减震垫片,在兼容 2.5 英寸硬盘的同时,整体安装过程非常丝滑。

图片 5

顶部配备了磁吸的金属盖板,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选择是否安装。

图片 11

整机不包含硬盘的重量为 3.6kg。

图片 6

机身背部为接口区域,从上到下依次为用于外接硬盘柜的 eSATA 接口、HDMI 2.1 接口、USB 3.2 Gen2 接口、供电接口、一个万兆网口(红色)、一个千兆网口,以及最下方的 UPS 接口。接口的参数给得可以说非常满了。

图片 9

可以选配官方的这个小 UPS,非常简约小巧,如果有更多需求,也可以自行选配常规 UPS。

图片 8

对于家庭用户来说,官方的这个小 UPS 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既能够实现保护硬盘的作用,又不用额外占用过多空间,非常优雅,安装后,无需额外操作,就能够在系统设置里看到内置 UPS 激活的信息。

图片 1

这里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建议将安全关机时间设置为外部断电后 1 分钟,确保硬盘的安全。

图片 1

机身底部自带了一块卡扣式固定的防尘网。

图片 10

官方也配备了丰富的配件,包含两条六类网线、电源适配器、安装工具,以及一个 USB-C 转 A 的转接头。配合便捷的 UPS、硬盘快拆等设计,即使是完全没有接触过 NAS 的用户,基本也能够做到开箱无压力地上手安装、使用。

二、硬件配置及理论性能

作为定位旗舰的产品,极空间 Z423 给的配置就很足,在 Z425 上,也是更进一步,除了上文所述的满配接口以外,性能上也是没有含糊,CPU 从前代的 AMD 锐龙处理器更换为了 Intel Core Ultra 处理器,IT之家拿到的这台配备了 Core Ultra 5 225H 14 核处理器,主频最高可达 4.9GHz,AI 方面,更有 CPU、GPU、NPU 整合的 83TOPS 的 AI 能力。显卡则是 Intel Arc 130T,这套配置,无论是作为家庭数据中心,还是影音服务器,都是绰绰有余的,双雷电 4 接口甚至为 Z425 带来了外置显卡扩展能力,Z425 的硬件配置甚至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家用 NAS 范畴。设备的详细配置,可以参考下图。

图片 1

内存从上代的 DDR4 升级为了 DDR5,存储方面,机身内置了 32GB 的 eMMC 存储,不过有条件的用户,还是建议安装至少一条固态硬盘,以提升整体使用体验。

图片 1

Z425 的 M.2 固态和内存插槽都位于后面板,安装时只需将两个底部螺丝拧开即可,M.2 的最大带宽相比前代大幅增加,从 16GT/s*4,升级到了 64GT/s*3+32GT/s*1,配合最高 128GB 的双通道 DDR5 内存、万兆网口,整套配置在 PC 上或许司空见惯,但放到 NAS 里,绝对对得起「挑战性能巅峰」的 Slogan。存储方面,八个盘位全部拉满,可以达到最多 152TB 的存储空间,非常可观。

图片 2

机身顶部的接口由前代的 USB-A + USB-C 更换为了双雷电四接口,这让 Z425 有了外接雷电扩展坞的能力,无论是外接独立显卡,还是外接雷电网桥,都完全可行,让 Z425 原本就已经很强悍的性能进一步得到拓展,如虎添翼。

图片 1

那么接下来,IT之家就进行一下性能实测。由于 Z425 的硬件配置足够强,所以IT之家为其安装了一块固态硬盘并在固态硬盘上安装了 Windows 系统。

图片 1

在 Windows 11 系统中使用 Geekbench 6.5.0 实测,这颗 Intel Ultra 5 225H 单核得分为 2514 分,多核得分为 11619 分,略低于 Windows 平台相同功耗下的得分,要知道,目前主流的 Windows 笔记本上也均配备了这颗处理器,Z425 作为一台私有云,这个配置可以说相当高了。相较于目前在同等级私有云上广泛应用的 AMD Ryzen V1500B(单核 572 分,多核 1685 分),其性能提升多达 340% 和 590%。

图片 1

数据传输性能方面,考虑到此次 Z425 上固态硬盘的 M.2 带宽已经远超万兆网口的最大传输速率(1250MB/s),因此我们首先借助万兆交换机、万兆路由器以及 MacBook Pro 外接雷电 3 万兆网卡的全链路万兆内网进行测试,速度稳定突破了万兆。这里的万兆网速测试使用的是 Docker 内搭建的 Homebox,也是一款通用的内网网速测试工具。

在无线连接,使用 WiFi7 网络的情况下,能够达到 2000Mbps 的速率。

图片 1

从极空间 Z425 的 CPU 性能和网络吞吐能力来看,无论家庭用户还是小型工作室,都是绰绰有余的,普通家庭用户其实组建 2.5G 内网就完全能够满足需求,而对于有更多元化应用场景的极客玩家和工作室、企业办公场景,极空间 Z425 也完全有能力满足。

图片 1

功耗方面,待机功耗约为 20W+,相册在后台进行 AI 数据识别的时候功耗约为 50-60W,不过以上功耗为仅有一块机械硬盘时测得,根据硬盘数量的不同,功耗还会有一定的差别。

三、应用商店

在实际使用中,首先要提到的就是极空间的应用商店。应用商店是极空间的应用程序中心,不仅有官方的应用,同时还可以接入认证的第三方应用平台。其主要有三大功能,

首先就是很多应用可以卸载、安装,更大节省系统资源;其次是应用可单体升级,不需要等系统发布大版本的时候统一升级,更灵活,更便捷;此外,如果应用出现问题,第三方厂家修复之后,也可以最快速度独立推送更新,保证用户体验和使用效果。

图片 1

对于官方应用来说,随着极空间生态的逐渐壮大,第一方应用逐渐增加,但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需求,并非每一个用户都需要所有 App,因此应用商店就有助于不同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快速地安装自己所需的 App,对于暂时不使用的 App 也可以放心卸载,需要时再随时到应用商店中安装。

图片 1

同时,应用商店也更便于应用的管理,可以开启自动升级,保持应用的版本更新。

图片 1

除了官方应用以外,应用商店也便于第三方应用平台的接入,可以让用户更便捷地享受到社区中的丰富应用资源,并且在安全上也更有保障。

图片 1

值得一提的是,应用商店中还有 Docker 应用专区,可以将有一定门槛的 Docker 应用程序部署图形化、简单化,这对许多接触 NAS 的新手来说,非常友好。

四、AI 能力

(1) AI 空间

作为一款私有云存储设备,不仅拥有充足的数据,更具备很强的本地算力,这为 AI 应用的落地提供了优质的土壤,于是乎,Z425 中的 AI 空间应运而生。

AI 空间这个功能,全程本地化部署,本地化计算,本地化呈现,全程不上云,可以有效保护用户隐私不泄露。

图片 1

首次打开需要初始化 AI 空间,选择存储位置并下载模型。

图片 1

模型大约需要 30GB 左右,可以放在后台慢慢下载。同时设置好模型需要学习的文件夹

图片 1

训练完成后,就能使用 AI 空间智能搜索工具啦。这里IT之家为大家进行一些演示。

图片 1

比如我们搜索,演唱会现场,可以看到,AI 快速地把文件夹中符合「演唱会现场」的图片、视频都呈现了出来。

图片 1

再比如搜索「在户外玩耍的小朋友」,同样能够准确搜索,这种自然语言搜索,对于照片量大且种类繁杂的家庭用户来说,再合适不过了,无需进行细致的分类,需要的时候按照记忆描述画面内容即可。

图片 1

并且除了照片,对于视频的识别也非常准确,比如搜索「一个人在介绍汽车」,就能根据视频的内容,准确找到相关文件。

图片 1

能够实现这种效果,也是得益于 AI 大模型在本地识别并对每个文件都打上了详细地说明和标签,我们随意选择一张图片,就能看到识别的结果。比如这张图片,可以看到 AI 不仅能够依靠其不常规的形态识别出它是自行车,并且对其进行的描述非常详尽,且十分准确。

图片 1

不仅是图片,对视频的识别也是非常详细,除了对画面的识别,甚至还识别到了章节,根据视频的不同时间段,进行了详细地描述,难怪搜索的时候这么迅速。

图片 1

(2) DeepSeek

除了可以基于自己数据进行训练的“私人 AI 数据管家”,极空间 Z425 还内置了 DeepSeek,可以在本地运行 DeepSeek R1-7B 模型,首次使用同样需要先下载模型。

图片 1

以 Z425 的配置,本地运行 7B 的模型自然不在话下,并且由于是本地部署,数据无需上传云端,对于工作中的一些需要高效处理、总结的涉密文件,就可以通过本地部署在 Z425 上的 DeepSeek 进行处理。而且由于是部署在服务器端,即使是出差在外,使用平板、轻薄电脑,也同样不影响使用。

图片 1

不过美中不足的是目前只能够处理文本信息,无法上传附件,希望后续能够加入附件上传的功能,进一步提升效率。

图片 1

五、影音服务器

除了全新的 AI 能力,极空间 Z425 还有哪些使用场景呢?对于家庭用户来说,最常用的场景就是影音服务器和家庭相册了。

图片 1

极空间的极影视,作为一款集服务端与播放端于一体的影音管理软件,用过的小伙伴应该都有着不错的体验。在设置好影视资源库的保存位置以后,极影视就能够自动开始刮削影视资源的封面、简介、演员等信息,最终呈现出精美的海报墙管理界面。刮削过程十分丝滑,无需网络设置,也不用特别苛刻的文件命名格式,就能够实现相当准确的刮削效果。

图片 1

对于合集类的影片,也能够自动识别并显示为合集,便于用户查找影片,也让列表更加简洁有序。

图片 1

在完成了影视资源管理后,极影视也是个相当好用的全平台播放软件,在安卓、iOS 端,它是直接被整合到极空间 App 里的。

图片 1

在播放的时候,使用的是服务器端的算力进行解码,以 Intel Core 225H 的解码能力,即使是 4K 蓝光原盘也是不在话下,并且在网络情况不好的时候,还能随时调整码率,保证观影流畅。

图片 1

在播放 HDR、杜比视界影片时,在移动端也是能够激活系统的 HDR、杜比视界显示效果的。

图片 1

下图为在移动端将 28GB 的原始 4K 杜比视界 25Mbps 码率影片实时转码为 1080P 3Mbps 视频播放时,CPU 的负载情况。

图片 1

不过这里值得一提的是 Apple TV 上的极影视,有 Apple TV 的小伙伴应该都知道,Apple TV 上的最强播放器非 infuse 莫属。

图片 1

但 infuse 一方面是一款付费软件,另一方面其资源管理是在 TV 端完成的,经常莫名其妙地就会需要重新扫库,对于喜欢折腾的玩家当然可以配合 Emby 等影视服务器使用,不过需要花费的精力和时间就大幅提升了,并且 infuse 也仅限 Apple 生态使用,对于有多个生态的家庭不是很友好。

图片 1

那么极空间在 Apple TV 上表现如何呢?我们先看看 UI,和 infuse 布局类似,并且在桌面也能够与 infuse 一样,直接显示最近播放的历史记录。

图片 1

解码能力方面,也能够点亮 P5、P8 格式的杜比视界,其余个性化设置,如调节字幕大小、选择音轨等,也都具备。

图片 1

图片 1

美中不足的就是整体的动效与 infuse 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不过毕竟 infuse 是按年收费订阅的,而极空间 TV 则完全免费,还是可以接受的。

六、团队 / 家庭相册

除了影视功能以外,另一个常用功能就是相册了。相册功能同样上手简单,设定好保存文件夹后,就能够自动识别、生成缩略图,以供全平台快速浏览查看。

图片 1

此外,极相册中还提供了 AI 引擎管理,首次使用需要先下载 AI 引擎,引擎有 8.2GB,下载后,就能够开启自然语言搜索、相似图片搜索、图片文字识别、宠物品种识别等一系列 AI 功能,并且识别都是基于本地模型在本地处理的,无需担心隐私安全,处理过程也是在后台无感进行的,对于图片、视频很多,且经常会新增照片的用户来说,大大降低了图库的管理难度,也提升了查找照片时的搜索效率。

图片 1

完成识别后,就能够将图片中的人像都识别出来,便于快速寻找。

图片 1

依据图片中的位置信息,还能够提供按照足迹分布的照片相册。

图片 1

以及 AI 识别的场景相册分类。

图片 1

比较神奇的是这个宠物识别,不仅能够识别出包含动物的图片,还能识别出宠物的种类并自动分类。

图片 1

除了自动的识别分类以外,还能够使用自然语言进行搜索,比如搜索“夜晚的街道”,就能够将相册中相关的图片展示出来。

图片 1

对于大量导入的照片,如果有重复的情况,还可以使用自动查重功能,扫描重复的照片并比对照片信息。

图片 1

如果是旅行后回家,有大量的照片,需要选出其中比较优秀的发个圈,那么还可以尝试一下这个 AI 选片功能。

图片 1

选好后可以按照 AI 给出的品质评分进行排序,这种 AI 帮忙选片的体验还是很有意思的。

图片 1

可以说 AI 加持的相册,在管理和浏览体验上还是非常优秀的,在完成首次设置后,完全可以实现回家自动备份、后台自动识别、需要时智能查找的丝滑体验。

总结

对于极空间 Z425 来说,硬件方面,它完全对得起「挑战性能巅峰」的 slogan,毕竟对于 NAS 老玩家来说,在这个价位的 NAS 上,用上和主流全能笔记本相同规格的处理器,放在以前是不敢奢望的,除此以外,无论是内部的 64GT/s M.2 接口,还是进行外部数据交换的雷电 4 接口、万兆网口,也都是拉满的配置。

图片 12

而在软件方面,极空间 Z425 也没有浪费其豪华的“堆料”,在充分优化 NAS 基础功能的基础上,紧跟科技趋势,加入了多项实用的 AI 功能;并且贴合国内用户使用习惯,推出了全平台通用、高整合度的极空间 App。

可以说极空间 Z425 是一款易于上手,且上限极高的私有云产品,对于 NAS 有一定进阶需求的用户,可以重点考虑一下。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