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L中关村在线原创专访】10月20日,iQOO 在深圳发布“跨代领先”的 iQOO 15 并同步开售。新机以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领衔,配合自研电竞芯片 Q3、2K 三星“珠峰屏”、144FPS 无损超帧、全场景光线追踪、超级潜望长焦,以及更流畅智慧的 OriginOS 6 等配置,试图把“性能超长板,全面无短板”落到具体体验场景。iQOO 15发布会媒体专访发布会后,我们对 iQOO 产品副总裁罗锋进行了专访。围绕 iQOO 15 的定位与节奏、屏幕功耗与偏光片、自研电竞芯片 Q3 的技术路线、AI 与外设策略、网络与兼容性、光追生态推进、以及产品线与价格段等关键议题,他做了系统回应。以下为本次专访实录整理。iQOO产品副总裁 罗锋iQOO 15 “标准版”与“更强版本”:先定义人群,再谈命名媒体:iQOO 15 的定位是否等同于以往的 “Pro”?更强版本何时到来?罗锋:iQOO 15 仍是我们定义的标准版。它首先要满足重度游戏用户的核心诉求,同时把影像、耐用与可靠性等日常体验抬到旗舰水准,比如 IP68/69 防护、长续航和更稳定的高帧表现。至于它是否等同历史上的 “Pro”,我们不做命名对标,更看重目标人群与体验上限。标准版之上,我们会有面向更职业化人群的更强版本(命名待定)。它的目标,是在触控、帧率稳定性、热管理与系统调度等方面进一步越级,成为真正的“生产力工具”。产品会在完成打磨后发布,不会为了节奏牺牲目标体验。存储涨价与价格空间:把价值做满,生命周期的“下探”不会激进媒体:行业存储涨价对定价与后续大促有何影响?罗锋:本轮存储价格上行,不仅影响首发定价,也会压缩生命周期内大促期的价格弹性。我们能做、也会坚持做的,是把产品价值做到位,让消费者在当下价位仍然“值得选”。与其寄希望于激进的价格下探,不如把调校、材质、耐用性与生态打磨直达体验。iQOO的核心观点是:“价位稳定 + 价值递进”。这也意味着 iQOO 15 的价格曲线可能不会像库存周期时那样陡峭,品牌会把更多精力放在体验层的“可见可感”提升。屏幕功耗、去偏光片与护眼:把能效的收益前置到显示端媒体:三星“珠峰屏”的功耗优化如何落地?“去偏光片”带来了什么?罗锋:我们的目标是把画质与能效的收益前置到显示端,而不只依赖 SoC。通过系统级的显示链路优化与屏幕器件迭代,在合适的条件下去除偏光片,配合更高效的背光调控与显示驱动,可以显著降低整机发热与功耗。直观收益包括:1、能效:在同等亮度/帧率下降低功耗,释放给 SoC、散热与帧率稳定;2、亮度与寿命:提升可用亮度与峰值维持能力,长期表现更稳;3、护眼:在高亮与高帧场景下维持更舒适的观看体验。配合Q3的超分/超帧与画质增强,显示“前端”与渲染“后端”协同,可以取得接近“等效跨代”的综合能效提升。因此,iQOO 15 的屏幕策略不是单点突破,而是器件选型 + 显示驱动 + 系统调度 + Q3 算法的协同优化。把功耗收益前置到显示链路,是今年高性能机型的共识做法。自研电竞芯片Q3的技术路线:把“稳定帧率”定为第一目标媒体:这次的Q3芯片在架构与目标上相对上代有哪些核心变化?罗锋:Q3的第一目标不是“更华丽的效果”,而是更稳定的帧率。它在三方面发力:1、渲染前置:更早介入渲染管线,针对高帧/长时负载的时钟与电压规划更精细;2、画质协同:与屏幕驱动、色彩管理与显示引擎协同,减少“渲染→显示”的链路损耗;3、场景学习:对常见重载场景(开放世界大地图、室外动态光影、角色高密度交战)的策略表更细,结合训练样本迭代更新。我们的自研电竞芯片Q3是为“持续稳定”而生,在长时间游戏中维持“帧率—温度—功耗”的平衡,是它的最重要价值。媒体:研发里程上有什么值得分享的节点?罗锋:Q3从方案收敛到大规模验证,经历了近四个月的高强度打磨。中途我们曾遇到“目标体验达不到”的阶段,团队选择拉长验证与回归周期,不以发布节奏换取参数数字。最终交付的标准,是“达到并稳定在目标水平之上”。因此,我们走的不走“炫技”的路子,而是用韧性把帧率稳定这件事做扎实。对“重度游戏 + 长时高帧”用户来说,这个取舍比“纸面参数再上一格”更重要。AI 沉入底层,舞台上“少讲一句”是因为时长,而不是方向摇摆媒体:本次发布会中,AI 篇幅相对克制,原因是什么?罗锋:本场发布会未大篇幅讲 AI,主要因时长限制——原计划 100 分钟最终压缩至约 80–85 分钟。并非 AI 缺席,而是把舞台留给用户一眼能感知的功能与场景;系统性的 AI 路线,此前在 VDC 已做过更完整阐述。当前多项能力已沉入底层:游戏渲染链路由自研 AI 核心判断动态内容并进行 2K 原画重建;影像的人像优化、杂物消除等同样依赖 AI;圈搜、屏幕导航、搜题等系统功能亦由 AI 驱动。对比去年围绕 Q2 的原理细讲,今年仅概述 Q3 架构,把篇幅交给真实体验。对我们而言,AI 是长期工程,将持续围绕用户真实场景投入,在 OS 与影像等方向稳步推进与升级。媒体:外设生态是否会加速?罗锋:外设是我们关注的方向,相关产品已进入预研/规划阶段。我们的理解不是“堆设备”,而是把主机—外设—系统调度三者打通,解决散热、握持、触控与网络的“组合问题”。节奏上会审慎,但落到体验是前提。我们更希望把AI的权重放在“底层赋能”,把外设的权重放在“系统链接”。这对高性能品牌来说是更符合现实的路径。复杂网络与TWS兼容:三类典型场景的“组合拳”媒体:复杂网络下的游戏与TWS兼容还会有哪些针对性优化?罗锋:关于这方面,我们希望重点聚焦三类场景:1、地铁强干扰/“游戏专网”:针对站点分布、干扰谱特征与人群密度,做频段选择 + 算法抗干扰 + 天线调优的组合优化;2、复杂地形城市(如山地/多层立交):在路测大样本下做链路预判与补偿,减少极端地形对时延与丢包的影响;3、宿舍/办公高密 Wi-Fi 环境:优化并发策略与协议栈协同,降低语音/游戏与 Wi-Fi 并发时的相互影响。对于 TWS 兼容性,我们会在版本节奏内做更透明的兼容性说明,涵盖主流协议、编解码、延迟与抗干扰表现,方便用户选择与排障。要知道,网络与音频链路的体验,从来不是“加个放大器”这么简单。iQOO 的方法论是把典型场景切片,逐一给出工程落点。超分/超帧的“硬化想象”:SoC 与 Q3 谁来扛?媒体:超分/超帧是否应该“硬化进 SoC”?罗锋:如果 SoC 厂商把相关模块硬化,底层数据通路会更短,效率更高。但 SoC 的节奏、生态与多家客户的需求复杂,未必能完全对齐某一家厂商的细分优化。当前阶段由我们自研的 Q3 来承担这部分能力,并不排斥未来的更深层整合。关键还是用户收益:更稳定的帧率、更低的功耗、更好的画质。因此,iQOO给出的是一条务实的路径:短期Q3先扛、长期SoC逐步吸收,视生态与产线节奏动态调整。AR 膜与可靠性:选择“量产可控的方案”媒体:AR 膜为何没有全系镀到玻璃上?罗锋:这是可靠性与量产良率的综合决策。量产良率与一致性还需要时间验证。我们先选择量产可控的方案(保护膜等),同时持续推动镀膜工艺向更稳定的量产水位迈进。对用户来说,可靠是一切体验的前提。把“好技术”变成“好产品”的关键是大规模一致性。在可靠性未知的阶段,谨慎是负责任的做法。光线追踪落地:先解“高帧 + 稳定”,再谈“更华丽的效果”媒体:光追的生态推进会怎么做?罗锋:我们会优先把高帧 + 稳定落到头部游戏,以用户实际在线时长与交互强度为优先级。当前重点在《原神》等开放世界场景,此外也在推进基于平台特性的120 帧光追方案。未来一段时间会与多家厂商开放接口/协同优化,把适配效率做上去,逐步扩展到更多热门品类。长远的目标,我们希望能把TOP20的游戏做到覆盖,当然这个肯定周期会更长,但是我们一定会努力往这个方向去做。与《王者荣耀》联合实验室:把“闭环速度”当指标媒体:iQOO与《王者荣耀》联合实验室的协作重点是什么?罗锋:我们把合作拆成几条主线:帧率与稳定性;画质目标;触控与手持人因;信号/网络与分区优化;以及数据闭环的效率。今年 6 月双方技术团队开始深度互访后,闭环效率与对齐速度显著提升。目标不是在某个环节“赢一口气”,而是在整个链路上形成可重复的协作范式。简单来说,与《王者荣耀》联合实验室真正的价值在于机制化。当“问题发现—定位—修复—回归”形成高效闭环,高帧稳定这类“系统工程问题”才可能被持续优化。长焦取舍与代际回归:当屏幕与能效上来,影像不必让路媒体:上一代 iQOO 13 只有 2× 长焦,今年 iQOO 15 回归“超级潜望长焦”,是否会影响游戏体验?罗锋:去年我们在屏幕功耗、散热空间与 SoC 能效之间做了取舍。今年显示与能效的系统性进步,让我们有余量把超级潜望长焦带回来,同时保持高帧稳定不被牺牲。我们的原则是不做硬性对立:影像要进步,游戏也必须稳。长焦回归不是“加一个镜头”,而是“系统余量的体现”。当功耗更低、散热更稳,影像与游戏就能实现真正的“双长板”。产品线与价格段:避免“价差引导不足”,用人群分层做清晰选择媒体:4199 与 4999 的价格关系如何设计?罗锋:双价位的关键在于人群分层清晰与“非买不可的理由”。如果价差引导不足,用户会“摇摆”。今年我们在材质、影像、存储、屏幕与散热的组合差异上做了更多工作,力求让不同人群一眼能看懂“为什么选它”。也就是说,价格设计的底层逻辑,是把配置差异 → 体验差异 → 人群差异的链条清晰化。否则“越位竞争”会非常消耗品牌。体系化的“稳帧观”:从硬件到系统,再到生态与人因把以上问题串起来,会看到 iQOO 的一个鲜明取向——稳帧观:首先是硬件:SoC、Q3、供电/热设计、三星“珠峰屏”、去偏光片、长焦模组与堆叠的协调;系统层面:调度策略、任务拆分、前后台竞争与优先级管理;生态上:与《王者荣耀》等头部游戏的联合实验室机制化协作、光追的标准化接口与适配流程;体验升级:触控、手持、重量与热扩散的舒适度,长时间在线时的护眼与耐用性。可以看到,iQOO“稳帧观”的背后,是从“单点堆料”转向“全链路工程”的方法论。虽然不花哨,但能持续有效。结语:把“性能超长板,全面无短板”做成一种长期能力从 iQOO 15 的技术叙事里,看不到夸张的辞藻,却能看到一条清晰的系统工程路线:● 硬件上,通过屏幕器件演进、功耗治理与热管理,为长帧与长时稳定做“地基”;● 自研能力上,用 Q3 把渲染、调度与显示连接起来,把体验收益“拉满”;● 生态协同上,与头部游戏形成高效的闭环机制,以真实在线时长与交互场景为导向;● 产品定义上,让“影像与游戏不对立”,用系统余量塑造“双长板”;● 商业与节奏上,尊重供给侧现实(如存储上行),把“价格空间”换成“体验价值”。当“跨代领先”不再只是跑分曲线,而是一整套跨代的组织力、工程力与生态力,它就不会被下一次参数刷新轻易掩盖。iQOO 15 把“性能超长板、全面无短板”从一句口号,变成一套可复用、可验证、可持续优化的方法论——这或许是今年性能旗舰赛道里,最值得被记住的“跨代”。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跨代领先”的核心不是跑分:专访iQOO产品副总裁 罗锋https://mobile.zol.com.cn/1067/10674899.html https://mobile.zol.com.cn/1067/10674899.htmlmobile.zol.com.cntrue中关村在线https://mobile.zol.com.cn/1067/10674899.htmlreport 8796【ZOL中关村在线原创专访】10月20日,iQOO 在深圳发布“跨代领先”的 iQOO 15 并同步开售。新机以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领衔,配合自研电竞芯片 Q3、2K 三星“珠峰屏”、144FPS 无损超帧、全场景光线追踪、超级潜望长焦,以及更流畅智慧的 OriginOS 6 等配置,试图把“性能超...



